连起开讲:中国会计"六君子"之顾准
我常常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是否有思想大师级的人物而迷惑,及至听到了如下一则故事,始得宽慰与震撼。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有国外学者问及中国大陆思想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你们有没有可以称得上稍微像样一点的人物?面对这样一个潜含挑战的问题,一位学界前辈佝偻而起,应声而答:有,他就是顾准!
顾准(1915.7.1-1974.12.3),上海人,字哲云,中国当代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历史学家。中国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右为顾准手迹。 |
1927年,先生在黄炎培所办中华职业学校旧制商科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无力继续承担学费,不得不停止学业。于是,他由小学教师殷亚华推荐,并经潘序伦的留美同学王志莘介绍,进入潘先生主持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当练习生。
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先生前后工作了14年。从刻蜡纸、印讲义、改课卷,到在夜校讲课、担任夜校部主任、事务所稽核员、撰写会计学著作、担任之江和沪江等几所大学兼职教授,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时期,是职业向上的时期。注册会计师工作,是先生人生旅途的重要驿站,是先生砥砺专业的所在;同时也是他投身爱国救亡运动、从事地下斗争的依托。
1931年,16岁的先生成为立信会计补习夜校的教师。此时,先生稚气未脱,年龄还不如在座的学员。但他已经成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类拔萃的尖子,他以“天资聪颖”、“年少志高”、“才华出众”而被会计界、教育界称颂。上海工商界将他誉为“奇特的天才少年”。会计学家娄尔行后来回忆少年顾准:“30年代初,我在上海商学院求学,曾于暑期到立信事务所实习。实习期间,有几次与顾准一起奔赴客户处查账。他身材硕长,双目炯炯有光,动作敏捷,查账极其熟练……”
1934年,先生编写了他的第一部会计专著——《银行会计》(商务印书馆出版)。他以此为教材,应聘到沪江大学、上海法学院、圣约翰大学等校授课。先生教课深入浅出,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深受同学们欢迎。先生所教授的同学大都是银行界职员、练习生,与先生相处甚欢,先生不以教授自居,成为大家值得信赖的朋友。
先生是会计革新运动的主将和先锋。19岁时,先生投身簿记改革与改良的优雅论争,挥斥方遒,纵横捭阖,开中国会计国际化风气之先。当时,受“实业救国”思潮的积极影响,民族工商业呈现勃兴之势,而作为核算工具的传统簿记,似乎走到它的尽头。那些毛笔楷书的上收下付、项目又颇为简略的中式簿记,面对日趋繁复的财务资金活动,显得力不从心。会计界涌动一股改革与改良的思潮,而会计革新运动便是这一思潮的直接产物,一场是否以科学的西式会计取代传统的中式簿记的论争开始了。辩论的一方是以徐永祚为代表的改良中式簿记派,另一方则是以顾准为主将的引进西方会计的改革派。持平而论,两个学派的目标是一致的,其分歧点在于所选择的道路或方法不尽相同。
先生是先进思想的承继者与捍卫者。上海解放后,先生担任了上海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局长,作为陈毅市长的主要助手掌管这座东方大都市的财税工作。先生专业经验丰富,对如何征收税款、如何恢复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等问题见解独到。陈毅市长如此夸赞:“顾准确有倚马可待之才,足见平日的积累。”先生谙熟东、西方财税制度,根据解放初期上海的现状,主张应依照税法所规定的税率依法查账征收,“自报实交,轻税重罚”,这与当时税收工作中的通行做法“民主评议”——由税务机关提出税收任务,然后组织评议每个纳税户负担——相违,于是,他遭受了人生第一次劫难。
先生是苏式会计的质疑者与颠覆者。1962年,先生把脉我国沿用的苏式会计,认为“资金会计”只满足于国家财政监督控制企业流动资金的要求,却不能满足企业经济管理和会计实践。甘冒再被戴上“右派”帽子的政治风险,先生鲜明提出“社会主义的企业会计既是经营基金循环的计算体系,也是成本和利润的计算体系。”“成本——利润体系”,现在听来或许觉得没什么,但在舆论一律、思想禁锢的那个时代,该付出何等的理论勇气与精神气节啊!
先生是终身学习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先生曾说,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我拿三个博士是没有问题的。这三个博士,第一是经济学(会计)博士,第二是历史学博士,第三是数学博士。“文革”期间,先生曾拟订一个宏大的计划,准备以10年时间全面彻底研究西方、然后是中国历史(包括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史等),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先作一番“漫游”,然后在此基础上,达成对历史未来的“探索”。先生沿坡探源,点亮真理,为中国引入市场经济作了理论准备,直到走完虽历尽炼狱却无比绚丽无比悲壮的人生。
我曾经在《愧对顾准》一文中写道:顾准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遥远到连伤心都找不到出口。但在今天,我要说,哪怕小声说一句:我们愧对您,前辈同行!你的价值,既是学术的,也是人格的;既是智识的,更是道德的。你的求学求真,是廓清浮躁、喧嚣与物欲的一股清流,这股清流,必将成为重塑中国注册会计师灵魂的澎湃主流。
先生之思,激荡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