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哈哈哈,我终于解开了这个困扰我多年的谜团

徐甘木 / 2022-08-17
文字 正常
  • 标签:
  • 固定资产折旧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固定资产当月增加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当月照提折旧。

    在我读书的时候,学习会计知识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话“死记硬背”,不少知识点我是无法透彻理解的,只能死记,当然死记也不影响考试,因为考试还是简单套用那些死记的知识点。

    所以说大学考试拿高分跟实际掌握水平关系真心不大,我成绩基本年年第一,但刚毕业工作的时候面对财务报表还是全抓瞎,根本无法灵活地学以致用。

    后来工作了结合实践以及读的实践性较强的书籍,才找到了感觉,回过头来看大学老师教授知识的方式,不禁觉得和实际工作过于脱节,而且大多是一板一眼的教条式填鸭,毫无趣味性可言。

     

    当时学固定资产的时候,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

    固定资产当月增加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当月照提折旧。

    我当时对这个非常费解,为什么固定资产都买回来了,还不计提折旧,处置了反而还要计提折旧。去问老师,老师直接回答:准则就是这么规定的,没有为什么,记住就好了。

     

    学到无形资产的时候,我就更困惑了,同样的折旧,不同的处理方式:

    无形资产当月增加当月计提折旧,当月减少当月不提折旧。

    准则的制定者是学矛盾论的吗?以固定资产之矛,攻无形资产之盾??

    再次请教老师,老师还是给出了一样的答案。

    我当时还试图从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性质出发来解释这个差异,但无功而返,无法找到一个能说服我自己的理由。

    现在我重新开始看这些知识,就很想揪出来这些所谓的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背后的原因。

    任何一条规定都不可能是毫无缘由的,都是有产生背景的。

     

    昨天搜索了半天,终于找到了答案,感谢网上各路大神的分享。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不同的处理方式本质上是会计电算化水平的差异导致的。


    制定固定资产折旧规则的时候还是手工做账的年代,没有电算化。

    如果当月新增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意味着当月就要预估残值和选择折旧方法,再考虑不够一月的天数,计算起来将会相当麻烦;

    而且那个年代的企业以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为主,新增固定资产月末对账就要花费不少时间,再按对完账后的资产计提折旧则影响整体核算进度了。

    因此,出于对工作的简化、提效,固定资产当月增加就干脆规定不计提折旧了,次月再按整月来计提折旧,简单快捷。后来电算化出现也没改这条规定,就这么约定俗成了。

     

    那为什么无形资产的规定和固定资产恰恰相反呢?

    因为无形资产,是改革开放后才在中国出现的会计概念。

    在改革开放前的那个年代,无形资产很少有,即使有,也是不入账的,等到要求加强无形资产核算时,都开始电算化了,就能够算得清楚了,于是会计核算上就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了。

    这不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吗?

    这句话真是经典,连会计准则的出台都可以完美解释。

    作者
    • 徐甘木 上财毕业,ACCA+CPA持证者,现为互联网企业财务BP 微信公众号:徐甘木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