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成为会计工具人的?
最近公司业务需求,需要招聘几个出纳,财务助理。在列招聘岗位要求时,人事列了一大堆在外条件(比如学历,比如证书等),当然从人力资源的考虑,这样试错成本低。
但是我也是从小白过来的,也干了这么多年会计,我知道会计行业没有行业壁垒,也没有入门门槛的会计行业,我深知基础性的工作谁都可以干好(当然往深度专研就不一定是那么容易了),所以大公司的会计的一般会计岗位,并不存在他能不能干的问题。
抛去平台带给会计人的自我满足,抛去证书等带来的自信,剩下的有多少是会计的核心竞争能力或独门绝技?其实在我看来很难说。所以基础性岗位只要态度上自己想干好,行动上将想干好付诸实践,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因此人事要我列岗位条件时,我对这些岗位的学历,年龄并没有要求。所以我只是详细描述了岗位的具体工作等。但我要求人事约求职者来公司面试前,把简历先给我这边过目一下。这样不会浪费彼此时间。比如前期人事把好几个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的会计人简历推到我这边。
有人会说,你刚不是说不限制年龄吗?没错,我是说过不限制年龄,一是自己以前作为求职者也对会计如码农一样设置类似35岁的门槛,大感不满。二是以我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这本事没错。但是不能认为在某个年龄没做成什么事,人家就一定有问题或是失败的。要知道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命运多数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也会有你无法掌控的时候,因为世界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
所以收到三十多,四十多还求职出纳的,我多会叫人事进一步沟通一下。毕竟出纳岗位工资很低,而且如果出纳做了几年,继续做下去,转会计就很难了。
注意此处有人会说,三十几岁的还找出纳岗位,要不就是能力不行,要不就是不努力没上进心。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太以自己的价值观为中心,喜欢以简单粗暴的标签方式对别人做出简短评断。
了不起的盖茨比有句台词是这么说的: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其中有几个三十多岁的求职者与人事进一步沟通后,仍表示愿意过来了解一下。其中有一个三十二岁女士,之前是文员后来考了会计证(以前考取),后在代理记账做了四年会计,现在想去企业做财务类工作,这位女士应该来说算是挺努力的了,但是我也和她沟通了,如果你来这做几年出纳那么,你后续找工作就尴尬了。当然公司内部能不能把她转为会计岗位,也要考虑公司财务人员现有和未来情况,以及公司岗位需求,目前肯定是出纳岗位。
如果只是以工具人的方式,价钱合适,岗位能做下来。我大可不必和求职者谈这么多这么深入。其结果要不就是求职者上几天一个月感觉不合适有人,要不就是求职者在不合适的岗位蹉跎了岁月,耽误了自身职业。更多的是,在会计行业人满为患的大环境下,多数是在众多合适中找到最佳工具人。至于你想详细了解,或者是与企业平等对话,对不起,后面请排队。
此女士聊完之后,说是需要考虑一下。其实她对自己的会计职业生涯,还是有一定思考和想法的。也清楚继续在代理记账做下去发展空间,专业知识,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提神是有限的。除非说自己积累了可以,日后去单干代理记账日子过的也不错。但是学历不占优势,经验不占优势,找到适合的企业会计还是需要机会,加之今年疫情原因,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我当然希望该女士可以找到适合的会计岗位。
当然还有一个三十几岁的求职女士,主要是想找个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的出纳岗位。有人肯定会说,你们怎么都是找的三十几岁的出纳?当然只是一些,多数求职出纳还是二十来岁的。找三十几岁的,从人力资源部门的角度看,有经验可以快速上岗,而且这些女士都有家庭比较稳定。毕竟在人力角度,大家都是“工具人”而已吧。
在与这位女士沟通后,她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每天要准时下班,二是周一到周五,在校孩子有事,可能需要随时请假。一般人可能对此嗤之以鼻,甚至会讽刺求职者哪有这样要求的。而以我的角度来看,我是理解的,理解女性的不容易,理解作为母亲的不容易。而且作为曾经的求职者,我曾收到不少高高在上,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面试官(财务的,人事的),所以求职者各种看似不合理,以及超出范围的,我都会以平和态度沟通。
当然以上这个女士的要求,对于这个岗位可能不太适合,我就算同意了,人事也不会通过的。
有人看到这可能会说,你通篇把出纳好像说的很不堪。其实并没有,有的公司出纳薪资并不比会计少,有的公司的出纳岗位要求也并不低,能力方面也不存在出纳就比会计低。工作无所谓高低贵贱,只是一般来说,从职业发展考虑,从出纳往会计转换,则需要思考更多东西。
为什么一个招聘出纳的岗位谈这么多?
因为作为曾经的面试者,现在的面试官。有的人身份一转换,把自己曾作为面试者遇到的非礼貌待遇,现在全部如法炮制,对待面试者。就像职场很多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新人,日后成为老人后,就作威作福了。似乎同理心只是个名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才是他们的信条。
因为从把求职者当工具人和会计人的角度,很多人只是把部门人员当成工具人,作为经理或主管,功劳算自己的,出问题推给下属。把下属当做工具,不需要他们能力多高,怕他们能力太高,于是乎部门下属都是老实听话乖巧的工具人。
有的时候部分会计人(主管,经理,总监)的狭隘,让人感到无语。他们总是说某个员工能力不行,又总在招一些他们能掌控的工具人。也是其他部门人员对财务的认识。财务人员应该持有开放包容多元的心态,应该让会计人成为职人,而不是工具人。就如我常和下面的人说,只要你想学,我什么都可以教会你,但除了操作层面的外,自己一定要提升财务思考深度和广度,不要让自己只是知道如何操作的工具人。
所以,你是如何成为会计工具人的?一是别人把你定位或限制为工具人,那么自己不去突破这个限制,可能就会成为听他话的工具人。二十是迫于生计成为工具人,但是知道自己工具人的短期身份,但是后续有思考有行动,谋求机会寻求工具人的身份转变。当然你要从更高纬度来说,谁还不是工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