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我心中的审计函证中心

Benny / 2020-06-23
文字 正常
  • 标签:
  • 审计技术
  • 函证中心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我们目前的模式下,作为数据生产者,低头码底稿,却忘记了,也没有时间抬头看路。

    作为鼎信诺的十年老用户,与鼎信诺联手做了一场函证信息化的直播分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鼎信诺的交流中,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路。

     

    现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太快,而审计是相对滞后的。企业财务的信息化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审计,基本上所有的中小企业都实现了各自的财务自动化,并且大型企业早已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另外,各自财务管理系统,分析系统,智能化场景和工具的使用和植入,早已经渗入到各个类型的企业之中。

    作为财务报表的鉴证者,审计人员在技术上落后,就会在整个风险和过程中全面落后。别人发展比你快,你拿什么审别人。

    尤其是现阶段,年审期间突遇疫情,对审计的影响是超乎想象的。对于有信息化准备的事务所,和没有信息化准备的事务所,影响更是天差地别。

     

    这些年我们也看到,很多的事务所开始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变审计的现状,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只有信息化,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审计的信息化,智能化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已经开始走向很多的审计人身边,未来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快。

    在整个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中,其实我们经历了很多的挫折。

    除了鼎信诺以外,也有很多中小型的审计系统服务商,甚至有些事务所的人员自立门户成立的审计系统服务商(就像六年前的我),都为了改变目前的审计局面。

    但是,大部分的这些中小审计服务商,我接触下来,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全面,不系统,单纯了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解决一个问题,并没有思考审计真正需要解决的问,这也就造成了,审计与技术无法形成整体。

     

    做一个产品,首先要找到这个产品对于需求场景的切入点,这种以点切入的方式,通常是首选方式,因为见效快,而且效果显著。

    于是,所有的审计软件服务商,或者想跳出来做审计软件的,都盯上了函证。从这个点的进行切入,利用一些针对性的技术,解决审计员的问题,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因为函证是审计中的一个点,而且在这个点,是审计人员最重视,要求最高,工作耗时比较多,并且又经常出现风险问题的点。

    但是,事实上我们发现,虽然很多事务所上了函证中心,依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审计的工作方式,甚至都并没有完全的解放大家的工作量。

     

    为什么呢?

    因为审计就是一个生产加工的过程,事务所的工作方式还处于一种非常初级的生产方式,我们通过从客户中获取原始数据和资料,对资料和数据进行加工,最后生产出审计报告。

    我们习惯性的把底稿作为一种数据加工工具和加工工厂。

    而事务所目前这种非常初级的生产方式,更像是一种小作坊似的的生产。

    我们的事务所很大,大所有几千人员工。

    但是我们事务所这种模式典型的特点就是太分散,合并、解散如同家常便饭。

    各个分所不统一,各个部门不统一,甚至各个项目组之间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审计人员分散于全世界各地的客户现场,都是以各项目经理为主导的生产工作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就导致整个审计的效率很低,事务所很难为审计员提供更高效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撑,也导致了事务所的审计成本很高,陷入这样一个低效率、低质量、高成本的循环之中。

    而且目前我们还遇到了更可怕的更重要的问题,计报告目前的可信度越来越低,越来越不能满足报告使用者的要求。

     

    审计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每天加班,出差,熬夜工作,但是并没有提高审计的社会地位和满意度。

    这些问题,就是因为目前审计这种小作坊的生产模式导致的。

    审计的信息化,系统化其实首要的目的,是应该改变目前审计的小作坊生产方式。

     

    我们以函证中心举例,我心中的函证中心,是什么样子的呢?

    云:

    首先,函证中心应该是一种基于云的模式,我们总是听到云这个词,那么什么是云呢。就像我们按一下开关,灯就亮了,灯为什么亮了呢,因为通电了。

    开关就相当于函证中心的前端系统的操作,灯就是函证,而整个电网的部署,就是函证中心。它的作用就是,全网调度,按需取用,你不需要数据部署在哪里,不需要知道数据如何运转的,任何审计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入,都可以享受到任何标准化的服务。

    中台:

    函证中心将事务所的函证数据集中起来,其实就形成了审计事务所的中台数据中心。在以前,所有审计项目组,都要派一个审计员处理函证收发,统计,但是效率低,反应慢,现在我们把所有的审计能力整合和沉淀,来支持前端审计员的工作和业务发展,这就是审计的业务中台。

    什么是中台呢?

    在事务所的发展过程中,业务越来越多,风险越来越高,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数据的处理也越来越多,审计员打的,就是数据。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大型事务所的扩张,除了业务量以外,可能根本没法完全承接住大规模用户增长带来的压力。也导致了瑞华目前的现状。

    那么如果事务所将有价值的模块,专业化的模块,进行优化,确保即使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也能够满足业务需求。而不需要全面大修。

    当然,其实这只是最表层的一种现象,或者一种技术,最终技术要改变的,是你的工作管理模式,这种工作管理模式带来的,是一种专业化,标准化,和流程化。

    专业化分工,标准化要求,流程化的驱动。

    所以,我们很多人看到,函证中心,是把所有的函证和工作做了集中化处理了。

    但是为了让函证中心更专业,其实它并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集中化,我们的这种集中,只是单纯的数据集中,甚至部分的人员集中,这种集中只是一种工作上的集中处理。

    集中的目的,其实应该是为了分散。

    分散:

    集中的目的,是为了分散,一方面可以让全世界各地的审计人员随时随地接入同一个标准化的系统服务,另一方面,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既然审计可以看作是一种生产加工的过程,那么这个生产加工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进行分解,从数据采集到底稿加工,从底稿加工到出具报告,每个最底层的流程都形成标准化,每个标准化的流程下都形成专业化的分工,每个专业化的分工下都配备不同的专业人员。

    而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一个优秀的事务所系统,一个优秀的审计工作体系,是不应该存在太多的执业判断的。

    我们总说审计要要靠职业判断,但是什么是职业判断呢?

    审计准则中,事务所中,也始终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没有标准的事项,没有风险的定量标准,不能对号入座,它的不确定性太高了,这种不确定性就加大了风险的存在。因为不确定性就是风险。

    每个人的判断都是不一样的,甚至不全面,不完整,不标准的,每个人对专业的把握,行业的把握,市场的把握,风险的把握也不一样。

    这就造成了审计没有标准,风险高,质量低。

    你觉得你完成了所有的程序,得意洋洋。但是当被查出问题时,你所认为的没问题的程序瞬间变得不堪一击。这就是审计失效和不可控的重要原因。

    所以,信息化、系统化的发展,就是要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的处理都可以得到同样的标准的处理结果。

    系统化

    当然,对于信息化来说,或者对于函证中心来说,并不是你买一个软件就完了。软件只是工具,你首先要明白的,是你的需求,是解决的问题。

    所以,系统化,需要明确的结构,比如业务层面,支援层,决策层。或者说是前台,中台和后台,这一系列的系统和内容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真正的大数据系统化。

    不能形成信息孤岛,而是要做到所有的系统化信息互联。

    比如函证中心,解决不仅仅是函证问题,它需要与事务所的管理系统对接,与底稿系统对接,与报表系统对接等等,形成一种全流程,全监控,从基础数据,智能分析,统计报告,事务所管理,客户管理,项目管理,人员管理,风险管理等全面的系统。

    审计智能化,不是说数据的处理过程和加工过程是智能化的,而是审计作为决策和支持系统本身,发现企业舞弊,发现合规风险,发现鉴证风险本身,它能做的事情更智能化。

    让审计人员在整个经济环境中的角色更加智能化。

    人机互补

    不要谈什么机器代替人,你得看代替的是什么,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会带来新的机遇。审计仅仅靠机器人,靠软件,靠技术是不够的。

    用机器释放人脑,让更多审计员发挥更多的作用。

    但是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的阻力,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审计人员自己。

    当我们可以不再以审计底稿为工作目的时候,你能否接受。当一项新事务即将改变你的认知,改变你已经习惯的工作方式,当新型的审计系统带来新的审计方式时,你是否能够理解,并且愿意尝试和探索,能否积极的拥抱这种变化。

    外部环境的变化太快,而审计人员大多数都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不能够适应这种太快的变化。所以很多审计人依然很安逸,不知道系统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也正式由于根本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改变,自然也就没有正确的发展方向。

    以前的时候,没有数据,没有时间,我们审计员的时间都用来做基础的数据工作,码底稿。而目前条件成熟,而审计这种行业,是最适合大数据和信息化发展的。

    审计信息化给审计员带来新的挑战,目前审计本身就是数据的生产工作。但是除了生产数据以外,未来还要成为数据的研发者,数据的设计者,数据的营销者,数据的使用者等等。

    我们目前的模式下,作为数据生产者,低头码底稿,却忘记了,也没有时间抬头看路。

    作者
    • Benny 做的了审计,写的了代码。突破思维,勤于思考。
      微信公众号:Benniar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