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审计底稿越厚越好吗?

Benny / 2019-02-16
文字 正常
  • 标签:
  • 审计技术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把底稿做的很厚,一方面觉得可以用数量来弥补质量,另一方面好像体现了自己做了很多工作,还有就是侥幸的以为底稿多了,质量复核便不会仔细的看每一页。

    现在这时候,应该是年审最紧张忙碌的时间,有些项目刚刚开始,有些项目已经忙着出报告。

    在我第一年做审计的时候,我也喜欢把底稿做的很厚,因为我不会做。

    把底稿做的很厚,一方面觉得可以用数量来弥补质量,另一方面好像体现了自己做了很多工作,还有就是侥幸的以为底稿多了,质量复核便不会仔细的看每一页。

    后来自己做了质量复核人之后,看着小朋友们同样侥幸的心理,突然想起来大学时候老师跟我说过的一句话。

    没上过几次课,所以考试作弊,考完试之后我去找老师,我说我考试其实都是抄的旁边同学的,老师说:你以为我瞎吗?

    我不是自首,只是因为老师跟我关系不错,甚至很亲密,我本是想显摆一下我布置的周密的作弊过程,结果早已经被看的精光。

    做审计的,你以为项目经理瞎吗?质量复核瞎吗?客户瞎吗?

    都是大家早已经玩过的而已。

    你的底稿,早已经把你暴露的精光。

    如果一个项目经理说,把底稿多打印一些,越厚越好,那么他一定是在应付,报告质量一定不高,只有自己对报告的不自信,才会采取这种方式以蒙混过关。

    而这种现象,其实大面积的存在。

    当你不知道如何审计,或者不知道如何做底稿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底稿中填进去的每一个数字都经得起审问吗,你知道你填进去的每个数字的含义和来龙去脉吗,敢拍着胸脯与客户对质吗?

    我经常在公司说,我比企业的财务都了解他们的账是怎么做,他们自己可能都不记得一些数字的来源,但是我都知道。企业存在的问题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不管任何人来询问或者质问,每个人问的问题一定在我的掌握之中,只不过有些问题我能够解决,有些问题我可能并不好解决,但是绝不会超出我的范围,一切尽在掌握。

    有时候我懒得看小朋友们做的底稿,他们有时候做的底稿不合格,也就交了,但是一旦复核出问题,我立刻就能回答和解决,因为全部都在脑子里。

    在我们进入事务所的第一天起,就学着做底稿,看底稿,好像填底稿就是审计,就是我们的工作。

    但是翻开考CPA的教材,审计底稿的章节也就只有短短的一章而已。

    审计底稿是一种记录,记录我们的审计过程,记录我们的审计证据

    从业务承接,风险评估内控测试,细节测试,到出具报告,贯穿着整个审计,而我们现在,几乎都在疯狂的做实质性程序,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和投机取巧的方式。

    但是实际上巧也没取成,还落的无尽的加班。

    原因其实很简单,除了实质性程序,其他的我们不会做,不懂的风险评估怎么评,不懂的内控测试如何判断,那么就只能做实质性程序,其他也只得应付。

    大概是2012年吧,那时候开始要求上市公司审计必须出内控鉴证报告,堂堂内资八大所里,竟然相当多的项目经理没有做过内控测试,毫无头绪。即是不出内控报告,内控测试本身也是审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认为他的重要性其实超过了实质性程序,这才是企业之根。

    那么代代相传,就只知道实质性程序。

    我们的底稿设计,审计软件的设计,无一不都是围绕着实质性程序,而看看我们风险评估的底稿,内控测试的底稿,好像空荡荡的很可怜。

    审计是做程序,即是是实质性程序,也是在做程序,目的检查和证明我们的结论。

    而不是做底稿,更不是贴数字,更更不是复印机。

    否则多买几台复印机,把客户所有的凭证资料全部复印,那底稿确实足够厚了,证据也足够齐了,成本其实比人工成本低很多,还要招这么多审计员干嘛?

    考CPA的时候最常见的一句话,叫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一个叫充分,一个叫适当。

    需要的搜集的证据不可少,必须要检查。

    不需要搜集的证据不可多,否则就是沉余的信息,影响底稿的阅读,画蛇添足。

    很多人习惯保留很多很多东西,报告保留很多很多版本,从《V1》到《V10》,从《打死不改版》到《打死不该版V10》,当保留的内容越多,就越容易混乱。

    做审计,不是做底稿,我不需要任何的底稿模板都可以把底稿做的很漂亮。现在事务所为了统一整齐,已经做了模板,也有相关的风险提示,底稿中呈现的程序和风险提示,才是审计需要去关注的。

    如果你只是把CTRL C 和CTRL V作为你的审计技能的话,那么只能永远成为这个行业中的搬砖者,靠劳动力争取微薄的薪水。

    我当初做新西兰的审计,用的是新西兰的审计系统:

    他们的风险评估程序做了很多情景,你只要进行选择,便会帮助你判断风险,并根据风险的不同,自动改变之后的内控测试程序和实质性程序,所以每个项目的程序都不同,而且必须按流程工作,也就是先进行风险评估,否则你之后的工作就会出现问题。

    底稿我们可以导出PDF格式,系统会自动将底稿编译成一本书的样子,有目录,有页码,有交叉索引,最关键的是,PDF中是可以做到链接跳转的。

    他就像一个树状图,一层层的解剖开来,他们的格式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很清晰很干净,而且只有一个版本,整个项目的底稿就一个PDF。比如我截几个图,总共243页。

    每一页都有页码,都有蓝色的链接跳转,我截图不全,为了避免一些公司的名称出现。随便截几个图供参考:

    审计底稿越厚越好吗?

    审计底稿越厚越好吗?

    审计底稿越厚越好吗?

    审计底稿越厚越好吗?

    审计底稿越厚越好吗?

    审计底稿越厚越好吗?

    操作的过程我没法展示,他可以颠覆你对审计的认知,最重要的是其实这就是一个审计说明书,你必须按照流程一步步的做下去,就像打游戏通关,当你打完最后一关的时候,其实你就已经会做审计了。

    而我以上截图的底稿,实际做的过程中你根本看不到,这都是系统自动生成和记录的,只要你想,你可以要求程序员编辑成任何的样式。再也不用调格式、检查公式、写分录、贴报告,只要按照流程把该做的程序做完,所有的底稿和报告都已经帮你整理的整整齐齐,你只要下载便可以交给客户。

    审计底稿,与厚度无关,要充分,也要适当,最重要的是知道你要做什么。

    国内的朋友开发了一款审计系统,还不够成熟,但是一定颠覆了鼎信诺、e审通,中普、用友、包括啄木鸟等一系国内的审计软件,找个时间,介绍给大家试用。

    随便写写,却也总是免不了回忆,文字间都是曾经的血和泪。

    经历过便知,不曾经历的也只是嫣然一笑。

    突然又想写小说了,写一部审计主题的小说。

    它是故事,也是生活。

    一帘幽梦,十里柔情。

    行走江湖,看遍人间冷暖,

    云游四海,品味世事无常。

    Benny

    作者
    • Benny 做的了审计,写的了代码。突破思维,勤于思考。
      微信公众号:Benniar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