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B"商誉及减值研究项目"概述

夏自李 / 2018-11-19
文字 正常
  • 标签:
  • 商誉
  • 会计准则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考虑识别业务合并中独立于商誉的无形资产,目标是确定是否存在成本效益理由,可将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中要求单独确认的无形资产并入商誉。

    研究项目的目标及范围

    2013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开展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业务合并》实施后审议,该实施后审议反馈意见提出了现行商誉及其减值规定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起了一项“商誉及减值研究项目”,并进行了多次会议讨论。

    该研究项目主要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

    (1)是否需要修订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中的减值测试要求;

    (2)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包括“单一减值法(impairment-only approach)”和“摊销加减值法(amortisation and impairment approach)”的相对优点;

    (3)其他无形资产应在多大程度上与商誉区分。

    其中,考虑修订减值测试模型,目标是识别:

    (1)可能的简化减值测试模型,以便在不降低测试稳健性的前提下,减少测试成本(“简化目标”);

    (2)改进减值测试模型的有效性,以便在适当的时点、以适当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有效性目标)。

    考虑修订商誉后续会计处理的目标,是识别引入其他方法的优点(如有),比如商誉的摊销。但是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的实施后审议前后,IASB注意到,对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根本性的修订,还需要进一步的强有力论证。利益相关方对商誉后续会计处理一直持有强烈对立的观点,特别是对商誉的摊销和不摊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实施后审议的反馈意见,并未提供以下相关证据:(1)不同观点已减少;(2)新的概念性论点;(3)商誉摊销能够向投资者提供有用信息。因此,IASB决定,研究项目的焦点,首先应当是探索改进《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的减值测试模型。如果通过改进减值测试模型,能够充分阐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实施后审议所发现的问题,则不需要再重新考虑商誉的会计处理。

    考虑识别业务合并中独立于商誉的无形资产,目标是确定是否存在成本效益理由,可将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中要求单独确认的无形资产并入商誉。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实施后审议关注到的另一个问题,是被收购方后续业绩相关的信息。IASB将该问题评为中等重要问题。IASB指出,该为题是有关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问题。IASB并未将该问题纳入其议程,并决定,进一步调查主体编报该信息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基于对投资者的后续接触,投资者可能希望主体披露以下相关信息:(1)收购合理估值(及商誉金额)的关键驱动因素;(2)收购是否是成功的。投资者表示,这些信息能够使其评价收购方管理者的业绩。因此,IASB让其职员在本研究项目的总体目标中考虑该问题,并评价是否能够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好和更及时的商誉和减值相关信息,且不违背成本效益原则。

     IASB商誉及减值研究项目概述.pdf

    作者
    • 夏自李 会计,不仅是一门账务处理技术,更是一门逻辑的艺术。分享会计学习点滴思绪,解构会计准则内在逻辑。
      微博:岁月哥特
      微信:timegothic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